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20 21:59:06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1

为了传承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提高我市小学语文老师古诗文诵读与教学水平。20xx年11月1日,由xx市教育局主办的庆阳市吟诵教学培训会在市政府礼堂举行。前来参会的领导、老师分别来自全市七县一区。本次培训班很荣幸邀请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吟诵名家、“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

开班仪式上,庆阳市教育局卢化栋局长作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他首先代表庆阳市教育局对陈琴老师及本次活动表示感谢,谈及此次活动的意义,卢局长指出此次吟诵培训旨在亲近经典,传承中国文化,让老师们通过培训能够探讨吟诵教学的形式,带着思考和理解把吟诵渗透进教学过程,分享吟诵的成果,加深规范化教学模式。

上午陈琴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由此我看到这位勇于开拓教师的足迹,她的每一步都是艰辛的,同时又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清晰的,同时又是浸润着心血的;每一次转折是痛苦的,同时又是快乐的。十余年致力于小学语文“素读”经典的探索。她的学生在小学毕业前基本能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手写千万言”的目标。陈琴老师的学生的惊人的识字量、背诵量,是如何突破的。原来是靠仅仅的每天早读的二十分钟和晚上的作业要求的诵读二十分钟而做到的。当然,这也少不了陈琴老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措施,做到课程的内容理性化,做到遵循文化传承的规则,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则。在过程中,还不求人人并进,允许点面参差。

陈琴老师的课上的是中国古代的、经典的诗词格律。她所实践的,就是把课本简单教,留出大量时间来吟诵古诗词,当然,这与陈老师深厚的沉淀与修养是分不开的。

陈琴老师在教授吟诵课程前,她先告诉孩子以前的中国人是怎样读书的,给孩子们展示她自己班的孩子吟诵的视频,告诉孩子们吟诵的规则,然后带着孩子吟诵,孩子们徜徉在吟诵之中乐而不疲,下课时间到了,可孩子们深深眷念着课堂,围着老师久久不愿离去,场景令人动容。

下午陈琴老师继续为大家打开一扇视觉的开阔天空,她作了“以中国人的方式读书——经典素读教学法例谈”讲座,陈琴老师解释道:“素读“其实是一种读书方法,就是不追求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只是反复有声的朗读,直到把诵读的内容背诵得滚瓜烂熟为止,是一种很朴素的读法。第一次听到这种读书方法,开始的时候我还抱着怀疑的态度,难道可以这样教学生读书吗?这与“不求甚解”有何区别?但是随着陈琴老师讲座的深入,我不禁被她的文化底蕴折服了,任何难记字多的诗词歌赋给她一个调,立马变成抑扬顿挫让人容易记住的歌曲了。

不仅如此,在她的讲座中还有一段二十分钟左右的视频,播放的是她所教的一年级孩子的一场读书汇报课,这些孩子跟我见过的一年级孩子一样活泼好动,但是在汇报课上陈琴老师没有讲过一句话,活动的程序全部由学生主持,可在这节课上孩子们情绪高涨,从头到尾都是在吟诵经典,孩子们有的拍手吟诵,有的摇头晃脑,更有甚者手舞足蹈,孩子们尽情享受经典带来的读书之乐,乐在其中。对照我们的教育,我一直在思考:老师想尽各种方法引导孩子读书,背书,可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有些孩子不愿意读书呢?听了陈琴的素读法,我有了很大的启发,是的,现在我们惟恐孩子在家里不自觉看书,于是时常要求孩子要按照要求读书,比如读什么书、怎么读、读多长时间等,有时也要求孩子们带着任务去读,比如说说收获、感想、学到了什么知识等,有时是为了考试而读,过渡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反而会让孩子厌烦读书,久而久之丧失读书的兴趣。

两个多小时里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她的观点“今天的读书法是蜻蜓点水式,雁过无痕,翻过千万卷却没有读懂一本书,“腹有诗书少年强!”而‘素读’能让学生腹有诗书,能把阅读的种子留在身上”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她的博学多才、对于经典的信手拈来、幽默睿智也让我们自叹弗如,她的吟诵调更是赢得倾慕。

聆听了陈琴老师的素读报告会,我为之深深震撼。我觉得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报告会,它集说、唱、演、讲于一体,融古、今文化于一炉,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令人惊叹叫绝。惊叹于她深厚的文化底蕴,惊叹于她美妙的歌声,惊叹于她独特的教学方法,惊叹于她每一堂课的精湛,惊叹于她坚韧不拔的毅力。

陈琴老师虽不是歌唱家,却胜似歌唱家。她满腹经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样样能唱。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高超的唱功,都凝聚了她辛勤的汗水,也正因为如此,才彰显了她的无穷魅力。陈琴老师这种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学习。

陈琴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显示了她大胆的创新精神。她每学期八周时间结束课程,有时一节课讲授好几篇课文,课前给学生提出重要问题,供学生预习,预习中解决这些重点问题,教师上课时重点解决学生难点、疑点,就非常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前结束课程,就有了大量的时间去课外阅读,积累。其实,陈琴老师看似不布置作业,实则把作业放在了课前,给了学生深思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便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陈琴老师是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另外,陈琴老师用吟诵的形式教学生学习诗词、弟子规、三字经等增强了背诵的韵律,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如果我们的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小就受到诗词、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古文化的熏陶,从小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如果我们都像陈琴老师那样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何愁我们的教育不发展,何愁我们的学生前途不无量。

短短一天的培训内容深深地刻在老师们的心里,融在血液里,我们真正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经典文化是真正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是中华民族的根,我们要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中华的民族智慧、民族美德、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我们以及孩子们的心中。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2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 ……此处隐藏12689个字……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三、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古诗词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灵魂。学生幼小纯净的心灵有经典古诗词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对文化的向往。通过诵读,学生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同时,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对学生良好道德观的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深化了学校民族精神活动的开展

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变化,日常生活中,说脏话、粗话的人没了,主动问好,微笑待人的学生多了,校园里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主动拾捡垃圾。同时也深化了学校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使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和了解,让他们从小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将来做人做事奠定坚实的文化和思想的根基。

总之,开展“中华古诗词诵读”活动,是一件好事,我要在活动中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我想真正把开展“中华古诗词诵读”活动的设想实施起来了,它也许将成为学校建设的一大特色!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14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首先,我们学校选择优秀的经典故事、名画、礼仪、名家介绍、以及古诗设计成画片的方式布置在校园的楼梯走廊,努力创设经典诵读的环境氛围;我们将经典故事、名剧、名画纳入了经典诵读的内容,自编了《国学教育读本》。树立了“多通道地引导孩子接受经典的熏陶”的指导思想。教师们大胆实践,选择并合理改编经典欣赏内容、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每学期开展的经典课研讨中,我们踏实地工作,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跨出了一大步。

其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促进孩子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还能增强孩子自信,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

经典诵读活动”包含古文经典诵读与经典学习活动两方面,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不同层次,逐步形成古文经典诵读的层级目标,作为教师组织经典诵读活动的目标依据,同时做好古文经典诵读内容、教材的开发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经典本身特点去加以选择,摈弃糟粕、弘扬优秀文化,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开发,经典学习活动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发展特点,结合校园主题活动课程,搜集、整理适合我班学生学习的我国古今的经典故事、名画、音乐、名剧,并进行适当的改编,设计成有趣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经典特色学习活动体系。 诵读时候根据古文特性、学生年龄特点,先背诵经典原文,教师就古文中的典故、事例作介绍。我们的基本要求是:不求甚解 直面经典;激发兴趣 以读为主;方法灵活 快乐为旨;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最后, 经典诵读促进了孩子全面发展。

一是开发学生记忆力。古文经典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唐诗宋词意境新奇、含韵丰富、旋律优美、色彩鲜明、语言凝练,对于记忆力处于黄金时

期的孩子,要记忆这些经典实在是太容易了。

二是增强幼儿的倾听能力。在诵读活动中,学生须先听、后念,背诵时需约束自己认真倾听,在天长日久的诵读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三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长期诵读养成的静定习惯能有效延长孩子注意的时间,并易做到专心做事、有始有终。

四是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对古文经典作品的大量接触,积水成流,自然而然打好了语言文字的功底,长期的诵读是对学生口语训练的最佳途径。

五是激发了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经典诵读将听、念、指有机结合,在朗读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汉字,增加了识字量。

六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形成。孩子会背古文经典,也就多了许多表现的机会,班级里大家轮流当小老师领读,在班上请他当众表演,在家里他可以做父母的老师,来了亲戚朋友,孩子可以把古文诵读,当拿手好戏展现自我,当然能博得人们的夸奖,因此古文诵读对那些内向的孩子帮助是非常大的。

七是为学生奠定优秀文化素养和高尚人格的基础。我们希望孩子学知识、长本领,对待长辈孝顺,会关爱家人。

八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爱国对学生来说是空洞难以理解的,古文诵读重在朗读,旨在诵读中逐渐感悟,在诵读中自然萌发民族自豪感。经典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发展、性情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他们现在熟练背诵“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还不会真正明白其含义,但相信当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定会明白这些道理,也一定会像我们今天一样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优秀文化传统,将经典融入现代文明。

回首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诵经之路,我感慨,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虽然“颂歌中华经典,丰厚书香内涵”的课题研究活动即将结题,但是,“颂歌中华经典,丰厚书香内涵”的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朗朗的校园,我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将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15

近日来,省委书记李鸿忠在武昌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义上强调,让中华经典进校园、进教材,确保“三个一”的读书活动落到实处。因为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为了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中华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近日,陈庄学区开展了第四届“书香陈庄”读书活动。陈庄小学的领导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开展活动。

本次活动以“诵经典品书香塑人格”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学生诵读成果,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主要是利用板报、广播、校园内悬挂横幅、外面张贴标语200条,还有经典诵读栏等进行氛围的营造。

二是开展竞赛活动阶段,比赛项目有征文、书法、给经典配图、手抄报、读书记录卡、讲故事等,在此项活动中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确保学生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周至少上一节阅读课,每季度读完一本书。

三是总结表彰阶段,表彰在活动中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指导老师,这将在12月下旬举行。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