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精品】说课稿汇编8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爱写诗的小螃蟹》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十分有趣的童话故事,前半部分记叙了由于风、海龟、海浪不喜欢也不愿意读小螃蟹的诗,所以让小螃蟹伤心得流泪了。后半部分记叙了由于白头翁很爱读小螃蟹的诗,所以让小螃蟹激动得流泪了。作者通过小螃蟹两次哭,说明了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期间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我们不必在乎别人的态度。只要坚持,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欣赏与鼓励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快乐。
二、说学情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已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因此,在教学每篇课文前都安排学生预习,学生会用他们喜欢的各种方法识记生字的字形,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不必手把手逐字教学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重点字的反馈指导上。
在阅读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并按标点正确停顿。这篇课文的语言比较儿童化,句子也不长,通过预习,大部分学生都能读通。
三、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动画,以小螃蟹的“两次哭”-------伤心的哭、开心的哭为线索展开阅读与讨论,让学生进入角色、演绎角色、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螃蟹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期间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我们不必在乎别人的态度。只要坚持,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四、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语境中认识生字,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践或查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抓住重点,引导质疑
课一开始,我出示描写小螃蟹哭的两个句子:小螃蟹很伤心,他流下伤心的泪。
小螃蟹又哭了,不过这次他哭得很开心。要求学生进行提问,这不仅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练习提问”,而且又是本节课将要学习的重点,然后,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归纳整理提问的方法(抓关键、找矛盾提问),从而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和能力,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对比参读,激发情感。
为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朗读教学的设计中,我安排了要求明确、层次清晰、形式多样的朗读,如:自读、检查读、小组合作读、老师引读等多种读书方法。教师还特别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如当风、海龟、海浪对小螃蟹写的诗不予理睬时,小螃蟹流下了伤心的泪,这时,老师启发学生想象:这时的小螃蟹心里是怎么想的?帮助学生创设情境,体会人物心理;当小螃蟹听到白头翁唱它的诗时,它第二次哭了,这时,小螃蟹心里又想些什么?通过这两次空白点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小螃蟹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思维,主动积累,学会读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的走入课堂共落到实处。从而真正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让学生进入角色、演绎角色、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来逐步揭示主题:只要做得好,总会有人欣赏,不要灰心、气馁。
三)拓展思维,自编小诗
新教材提倡大量阅读、提早阅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开拓思维能力,亦是本教材所注重的。“小螃蟹在沙滩上写了些什么呢?”课上我用多媒体出示:螃蟹、大海、并伴有海浪声的景象,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创作,并且进行交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学生得益非浅。
总之,教师要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只有教师导得有方,学生才能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才能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才能更加分融洽,学生才能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说课稿 篇2【导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
《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小说阅读训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小说是最能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内容最为丰富,讴歌美好、神圣、庄严,鞭挞丑陋、污秽、邪恶。阅读小说,可以更好的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察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根据课程标准对小说导学的要求,结合小说《变色龙》具体特点,我把这篇课文的导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学习小说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2、能力目标:从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品的社会意义的入手,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对俄国沙皇走狗的讽刺之情。
根据以上导学目标和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俄国十九世纪社会现实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本文导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对话中领会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则本 ……此处隐藏9545个字……料的积极互动,中班幼儿的思维还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必须借助丰富的环境材料来获得知识经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和目标,我为幼儿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准备:
(一)物质准备:兔子玩具、各种萝卜、篮子每桌一套、创编歌曲、多媒体 课件、萝卜食品、轻音乐。
(二)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
(三)环境准备:操作台6张呈半圆形摆布在前面和侧面,便于操作评价。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操作,主要是探索萝卜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对萝卜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是指幼儿把具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的活动,分类活动是观察活动的延伸和应用。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萝卜籽,共同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由于我利用了节奏快的旋律巧填歌词,编成了一首《萝卜歌》,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萝卜的生长过程,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3、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萝卜生长有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4、情境教学法: 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我就引入了幼儿喜欢的兔子形象,引发幼儿融入到看萝卜、分萝卜、品尝萝卜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二)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萝卜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我们就鼓励幼儿分萝卜,引导幼儿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萝卜的生长过程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六、说活动过程
为了能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育活动,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活动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情境:小兔的萝卜丰收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熟悉的小兔形象,为幼儿创设了“小兔萝卜丰收”的语言情境和物质(萝卜)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萝卜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兔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环节(二)自由探索(看小兔的萝卜)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们为每组提供了充足的萝卜,供幼儿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轻音乐播放的轻松氛围中,幼儿比比、摸摸、说说各自看到的萝卜的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样进行加工整理呢?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取萝卜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视线前面,故讲评时可结合实物进行,避免了空洞性。为了拓宽幼儿对萝卜的认识,教师还结合收集到的图片和实物萝卜作了一个概括,点到了课题中萝卜有趣的含义。
环节(三)操作分类(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幼儿通过说一说、分一分、在尝试和自我纠正中完善各组的分类。这里主要是按萝卜的自然属性——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由于中班幼儿还不具备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故分类要求不是十分严格标准。我们允许产生错误和争论,引导幼儿在多次操作、反复尝试中积极思考,自己修正,学习到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儿分得有理,他们就完成了帮小兔整理萝卜的任务,就可以把分好的萝卜送到小兔家,这样幼儿就有了成功的体验。
环节(四)游戏体验(体验萝卜的生长过程)
幼儿感受知萝卜的特征后,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其生长过程。因此,及时设问“你们知道萝卜是怎么长大的吗?幼儿通过联系实际经验的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幼儿真切地理解萝卜怎样由一粒萝卜籽慢慢长大的过程,其动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图片死扳不动的传统方法。为了使幼儿的兴奋点上升,全体幼儿又在一曲《粉刷匠》旋律中自编自演了《萝卜歌》,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了成长过程的快乐。
环节(五)品尝交流(情节: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食品)
在讨论交流萝卜的用途后,大家一定很想品尝了,为了满足孩子嘴馋、控制能力弱等特点,我就及时安排了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的情节,,很自然地引导
幼儿进行品尝交流萝卜的吃法,我们在每组提供的食品有:(生吃的、腌制的、红烧的、炒的、凉拌的)。大家吃吃讲讲,在兴奋的状态之中,幼儿也逐步意识到多吃萝卜(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不挑食,让身体吸收更多营养,使身体长得更捧。在这一过程中萝卜的吃法也全面体会,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七、说活动延伸:审美延伸(萝卜小制作展示)
活动结束,我们不能马上告一段落,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萝卜产生兴趣。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接着以加工制作玩具,使幼儿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教师通过几件小制作,引发幼儿对萝卜的创作欲望,使审美心理得到愉悦,进而为孩子有意愿投入下一个非正规性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同时,请幼儿把小兔和萝卜带走,既是为兔子帮忙的表现,又是为可能进行的制作创造条件,相信孩子会对萝卜产生持续的兴趣,或许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
八、说活动特色
1、教材取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强调“幼儿活动的选材既要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和“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2、通过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孩子探究,通过让孩子充分动手操作,通过玩来让孩子主动的去探索与发现,最终达到积极探究、身心健康,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