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教学计划

【精选】学期教学计划模板汇编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期教学计划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期教学计划 篇1一、指导思想:
高扬尊重之帆,深化有效教学,发扬拼搏精神,确保团结合作,抓实语文教学,争创中考辉煌,第一学期初三下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二、工作目标
各项居于全区前二位,及格率不低于99%,当然这是最理想状态。
三、日常工作:
1、亮出个人智慧。深挖教材,写好教案,注意教学目标的陈述、教学环节紧凑而又突出重点、主问题设计恰当,讲明呈现方式,关注相异构想,注意时间分配。
2、规范集备流程
学情讨论五分钟;
主备者备足15分钟;主备提前两天下发教案,提前写好集备记录,思路要清晰,要讲学习目标的确定,说主要环节,强调主问题设置,讲清各环节教师学生活动。包括作业如何布置,检测小卷出什么。语速不要太快。
集体讨论。有"三别":别拿别的活,这样挺不尊重人的,别不说话,太自私,给领导印象不好。别溜号,如刚才我没听,你再说一遍。
最后组长统一上课流程。
上课那天,好好复案,这个动作很关键,唬弄学生就是唬弄自己。上完写反思,写相异构想,写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设计等,为自己的成长作点准备。
3、上好一周一课(自己报内容,轮流进行,上后及时上交教学设计,课件及反思,争取出精品,体现个人水平。)
4、做好出卷安排
① 每周任务有:周一竞赛卷0.5张;20个点,各5分。周二周四晨考卷各0.5张。双休卷1张。
②原则上谁出卷谁数。姜(1、2、3、4)、冯5、6、9、10、7、8、李11、12、13、14.
5、作业布置批改
①周二、周四晨考卷当天批完,反馈完。
②双休卷实行作业周考化,写上出卷人姓名,预计做题时间,实际完成时间等,设好分值,60%-70%基础,20-30%易错,10%拔高,标题加粗,周一批,周二讲。
6、开展各项竞赛
7、抓住边缘学生①盯住优秀边缘②盯住及格边缘。③盯住偏文学生④盯住问题学生
8、加强课题研究
我们学校申报的省级课题《基于"尊重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将于本学期开题。学校的市级课题《"尊重教育"学校特色建设研究》将继续研究,我们初三语文组还有个单元主题教学的课题,
四、主要策略
主辅并进,两项穿插---新授与复习并进,名著和作文穿插。
化整为零,一周一结---字词默写一词多义一周一赛。
形成体系,专题突破---阅读按文体专题训练
抬头看路,低头干活---据自适应和模考及信息调整重点和取舍
五、复习思路与安排
第一轮复习( 10月8日—11月16日 )回归课本
第二轮复习(11月19日——12月13日)专题精练
第三轮复习(12月16日——1月27日)综合训练
六、如何培优
(1) 确定培优人数,择校班在128分以上,平行班125分以上的。
(2)作文重点关注,可采用单独面批面改或是优秀生之间的互批。
(3)阅读采用鼓励学生自己设题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各种题型及答法。
(4)名著让学生互相出题练习,
(5)写字上尽量做到美观大方。
七、如何补差?
(1)确定差生关注名单。择校生100分以下,平行班95分以下。
(2)字词上主要练读读写写,统一读,给时间练,重点考。
(3)背诵部分,尽量多背,极个别学生可以划名句,
(4)作文,不能不写,而且保证字数,保证不跑题
(5)练书写,能清楚,规范。
(6)阅读和文言文也不能忽视,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注意答题方法。
学期教学计划 篇2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设计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过,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一、指导思想
八年级地理学科将要学习中国地理,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但是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辽阔,学生们的了解认识不免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他们只是结构的不完整,认识上的不全面,使得他们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有很大缺陷,不足以满足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要,另外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进行了一年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兴趣,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大部分基本具备地理学习的能力,当然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许多问题,碰到许多障碍,对地理学习出现一些困惑,甚至有点讨厌,对学生学习地理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也将是八年级地理教学的一大课题,八年级地理课程的可设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同事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不仅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关心与热爱,与与日俱增,在潜隐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与道德情操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主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明确节约自然环境的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环境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 ……此处隐藏2604个字……科的阅读、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用字规范意识,举行作文、英语口语比赛。
10、强化艺体工作,举行春季田径运动会,力争县春运会进入全县前三名。
11、开展好与新课改相同步的校本培训活动,争创县“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活动。
12、加强毕业班工作,集思广益搞好学科复习,做好调研、模拟、优秀生选拔考试工作。
13、认真组织好期中、期末、月考及部分学科知识竞赛,搞好反思与评价。
14、全面推广师生说普通话工作,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参加上级组织的普通话达标考试,争创县“普通话示范学校”活动。
三、工作措施
1、加强推广语言文字工作,增创县“普通话示范学校”。
语言文字工作是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之一。市教育局规定,从xx年年开始,普通话达不到国家规定者,不等晋升高一级教师职称。为此,学校要求,一定要使普通话成为我校的校园语言,全体师生写规范字。普通话达标标准为:①语文教师二级甲等以上(87分以上);②其他学科教师二级乙等以上(80分以上)。普通话证书有效期为5年。
2、强化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教育。学生时期,重点进行青春期教育,为预防杜绝病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医务室和年级组结合,圆满完成“换水游戏”。减轻歧视、消除恐惧、付诸行动、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1、深化课程改革,搞好校本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强化教学基本功。
本学期为新课改第一轮次的最后阶段,教研组、备课组及不同备课组之间,要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抓住关键环节,为进入课改第二轮次积淀“财富”。
(1)做研究之师。本学期,要在县、乡两级教育教研部门的领导下,进一步建立健全新课程背景下的常规管理、校本教研、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育人模式,推进学习方式的转化,做好研训一体化,用制度引领教育教学。任课教师要通过现有基础上的不断学习,接受新的信息,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与创新,来消除“职业疲倦感”。育人管理,要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在“重德行、全人格、谋成材、求成人”上下工夫。通过转换学习方式、兴趣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好教研重心下移,学科组及不同学科组之间要强化信息交流与评价,搞好教学反思。只有反思,才能修正不足、完善自我;只有反思,才能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只有反思,才能不断突破、创造辉煌。
(2)做思想之师。“医德如何,一日之内见生死;师德如何,百年之间见盛衰”。要做思想之师,就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人才观、课程观、科研观、学习观、职业观。在教育教学中,要“授之以渔”,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注重能力培养,让学生全面发展。要用优秀的习惯、品格、行为、成功经验给学生树立榜样,实现教师的最大权威。教师的最大权威就是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与爱戴,教师的权威不是靠教师表达出来的,而是在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被“公认”而形成的。教师要牢记:用力做顶多合格、用心做才能优秀。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功能室管理上档次。学籍档案室管理人员,每周至少两次检查班级人数,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若有外流学生及时做好转学工作。理、化、生、音、体、美、劳、地、数、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要保管好财物,服务好任课教师。
(2)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师魅力的平台。对教师而言,一节成功的课的标准是:引人入胜的开头,环环相扣的推进,渐入佳境的高潮,耐人寻味的结束,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热烈,师生心旷神怡。在一节课中,教师要以其诲人不倦的精神,条理清晰的讲解,旁征博引的阐述,精辟幽默的语言,干净利落的板书,潇洒大方的教态,去引导一个个生动活泼、充满稚气、渴望求知的学生叩响科学的大门,步入知识的殿堂,使教学过程显示出生机勃勃的内在魅力。评价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要弘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尽情释放自我,在学习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升华,增强课堂效益。
学期教学计划 篇5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
(6)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7)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2、做好演示实验,完成学生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3、把录音、录像、投影、幻灯、多煤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四、应对策略和教学设想:
1、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保证活动的落实,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4、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5、倡导探究性学习。
6、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7、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8、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想听并听懂。
9、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五、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但仍有个别同学探究能力尚需提高。







文档为doc格式